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千年前,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丝路古道上行走的人们寻求福佑与庇护的善、美化身;斗转星移、千年已逝,在今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辉煌、唯美的足尖之舞《敦煌飞天》,让今天的亿万观众领略到了敦煌艺术的惊艳与震撼!在这历史回眸、文化传承的“穿越”中,芭蕾舞剧《敦煌》情牵古今,更以坚守大漠、保护遗存的“敦煌人”的视角,揭开了敦煌壁画背后那大漠与青春、信念与传承的命运传奇。
4月28日,在北京盎然春色的掩映下,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舞剧《敦煌》在北京天桥剧场的舞台再次隆重拉开大幕。伴着漫卷的黄沙、随着悠扬的羌笛,现场千余京城观众在飘逸灵动的“飞天”引领下,走进了“敦煌”……
“大漠沙海,画僧持灯,一身敦煌飞天,召唤着古往今来的芸芸众生...
女作曲家念予离开敦煌之后,继续着她有关于敦煌音乐的创作,起笔之间,一个个敦煌人,敦煌意象浮现脑中,又如同跳跃的音符跃然纸上,记忆闪回也由此揭开了她与敦煌保护者之间一段刻苦铭心的爱和对敦煌的情……”
画僧:李庄庄
水雯:战薪潞
念予:王晔
吴铭:郑宇
美音鸟:侯旭磊
伎乐胡旋:刘雪晨、王济禹
飞天:方梦颖
双人男飞天:孙海峰、佘兆环
指挥:刘炬
演奏: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芭蕾舞剧《敦煌》从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与研究的艺术家为代表,以这群“敦煌人”心中的神圣之地展开的情感波澜入手——以一对热爱痴迷于敦煌艺术的恋人“念予”和“吴铭”,因壁画而相识相爱,因离开还是坚守而产生波折,“敦煌人”的代表“吴铭”,为了寻找心中敦煌壁画艺术的结晶——伎乐飞天,而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漠戈壁,而这份对敦煌的“大爱”,以及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心灯”信念,唤醒了恋人“念予”的共鸣,更激发出她为敦煌创作音乐的灵感与宿愿。
舞剧突破了传统叙事结构,以“敦煌人”的视角,引领观众游历大漠宝藏,更在古今“敦煌人”一笔一划的交汇与传承中,去诠释理想与信念的执着与坚守;而短暂的相遇、执着的坚守、瞬间的感悟、永恒的魅力、以及那段置于古壁石崖上千年艺术宝藏之中的刻骨铭心的爱恋,更在中芭演员们倾情的演绎、灵动的足尖下越发得真实与深刻!由中芭常任指挥刘炬执棒、乐团首席王小毛领衔的芭交,所演奏出的时而天马行空、时而洞窟秘境、时而甜蜜爱恋、时而壁画辉煌、时而又生死刹那……身临其境的氛围烘托、情浓时分的激昂挥洒,还有那带着异域风情的生动色彩,《敦煌》天籁紧紧扣住了现场观众的心,更在剧中人物命运启承转合的不经意间,唤起着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深情的喝彩。
观众张女士动情地说:“我是第一次看芭蕾舞剧,确实感觉震撼、真的很美!以前,我对芭蕾的印象还停留在《天鹅湖》的样子,然而,今晚舞台上的《敦煌》让我耳目一新,这种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芭蕾不但高雅、唯美,而且更容易让我们接受。舞剧以‘敦煌人’的视角演绎敦煌,给了我们深深的吸引,剧中的人物、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也吸引着我们想安排一次旅行,去亲眼领略一下这千年敦煌艺术的魅力,去接近‘吴铭’‘念予’心中追寻的艺术之巅。”
“中芭的舞蹈演员真的很棒,在他们的足尖演绎下,敦煌‘飞天’特别唯美,我想她们排练的时候一定很辛苦,而且用芭蕾演绎‘飞天’的创意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舞剧,让我们以‘敦煌人’的视角,去看待敦煌、看待敦煌艺术,我切身地感受到那一代代保护敦煌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因此,我们今天能看到敦煌的辉煌,有他们的一份力量与贡献。”观众王女士感慨万千地说。
或提记于壁画中、或淹没于沙丘下,或铭刻历史、或默默无闻地与敦煌艺术一生相守;为敦煌奉献智慧和心血,甚至宝贵生命的“敦煌人”,在那大漠深处,在这方寸舞台,用敦煌大爱启发着人们去感悟敦煌横亘古今、波澜壮阔的文化使命,去焕发永恒的生命之光、敦煌之光。一篇乐谱、一杆画笔,一幅壁画、一盏心灯,一身飞天、一段情缘,在敦煌的“舞台”上,命运的传奇交相辉映、生命的交响永不落幕。
撰 稿 | 孙一政
摄 影 | 时一任
视 频 | 张一一
编 辑 | 宋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