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有舞、有情,有戏里戏外的共鸣与感动,更留下着年轻芭蕾使者们成长的珍贵足迹。在本次芭蕾舞剧《沂蒙三章》保利院线全国巡演的过程中,对沂蒙红嫂的刻画、对军民鱼水情深的再现、对沂蒙精神的传承与颂扬也在深深地感染着、影响着、改变着舞台上的每一位中芭演职人员。
在此次巡演的中芭演员小队中,刚进团不久的实习演员裴昱萌,通过首次随队巡演的锻炼、通过中芭舞台的历练,特别是通过沂蒙精神和军民鱼水情的演绎,也在心中油然而生一番感慨与感悟——“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的喜庆时刻,也是我来团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实习演员,很荣幸能够得到团里给予我的这次难得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参与芭蕾舞剧《沂蒙三章》的巡演,这也是我来团参演的第一部舞剧;通过这部舞剧让我从中有了许多收获,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弥补、改正着自己的不足,使我由一名学生向演员转变更进了一步。
舞剧《沂蒙三章》分别讲述了在沂蒙地区发生的三个真实的感人事迹:火线桥、永远的新娘、乳汁救伤员;这些故事所反映出的沂蒙精神、红嫂的勇为深深地打动着我。在巡演过程中,我怀揣着对沂蒙红嫂的敬佩之情去体会、揣摩,在团里师哥师姐们的帮助下努力完成着三个篇章中不同的角色。巡演过程中虽然每天都在演着同一个故事,做着相同的舞姿,但我并没有感觉到枯燥,因为每场演出都成为了我学习的过程、改进的过程,同时让我真切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也是我来到团里所学习到的。每位演员都会通过每一场演出去查找自身问题,不断完善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也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团队的力量,队里的每位演员都在精益求精的用心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在全体演员的努力下让观众们在认识芭蕾、了解芭蕾、欣赏芭蕾的同时弘扬沂蒙精神的不朽、感受在战火硝烟的洗礼……
在每场演出开始前都会为观众播放先导片,每次的播放我都会认真的观看,但每次的观看都会给我带来不小的情感震撼,这种震撼更伴随着我每场演出,使我更好地进入剧情,体会并感受着当时人们英勇支前的不易以及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一个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革命烈士们用炽热的鲜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我很荣幸可以作为其中一员,将沂蒙红嫂的故事带上舞台,用舞蹈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更多的人知道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作为中芭的一员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把不怕苦不怕累的沂蒙精神带到工作中,呈现在舞蹈里。”
新演员的情感与表达还带着些许新人的青涩,而舞剧主演们、带队的教员们的感悟则代表着对舞台、对人物、对演绎拿捏、对沂蒙精神、对戏里戏外心怀奉献的拼搏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守望。
《火线桥》中饰演“桂芳”的靖心宇
虽然我也是山东人,但我的性格跟剧中人物“桂芳”还是有一些差别,我认为她是属于那种干练、果敢又富善良与坚韧的领头人,所以我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刚开始还有一些把握不好,然后通过这次巡演,还有徐刚大师以及排练者刘琪、余波老师的细腻指导,让我对人物的把控有了很好的提高,从前的生涩也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理解的深刻而变得更自然、更走进人物的内心。虽然沂蒙红嫂的故事离现在的我们有一些年代的距离,但是她们那种朴实,对战士们的无私奉献,以及那种感天动地的军民鱼水大爱,在今天依然唤起着人们的感动与感怀……
《火线桥》中饰演“二妮”的李梦飞
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比较难的就是对人物的刻画,然而,经过这次巡演的历练,经过徐刚大师和刘琪、余波老师的不断指导,我自己慢慢从生疏,到后来的逐渐有了自信,在舞台上有了更深层的刻画。此次巡演中,对沂蒙红嫂的刻画、沂蒙精神的诠释通过一场场演出让我们感同身受,也让我们通过舞台将这份感动传递给广大的观众。就像我们中芭的《红色娘子军》一样,沂蒙红嫂和沂蒙精神也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英雄主题;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但观众依然呼唤这个主题,依然感动于这些故事、这种精神。从战火硝烟的年代到幸福安康的今天,有她们曾经的奉献与牺牲,更应有我们今天的弘扬、赞颂的责任与使命。
《永远的新娘》中饰演“新娘”的王艺
这个角色的演绎,对于脚部的负担没有特别大,而是刻画、演绎人物的难度很大,每一场都会去想在演绎上有新要求、新突破;一开始跳“新娘”这个角色肯定就是为了完成去完成,跳下来觉得特别累,但后来经过那么多场的历练,反而让自己在台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徐刚大师和刘琪、余波老师,反复为我指出和纠正很多问题,让我更好的改进……这些红嫂的故事今天再次搬上舞台依然让观众如此感动,是因为那些故事看似普通,却是真情实意的。虽然说时代在变,但是人们的情感确实共通的,“新娘”对于自己“新郎”那种思念,没有与“新郎”团聚的那种渴望与无助,自己要扛起这半边天的艰辛……沂蒙精神感动着观众的同时,更感动着我自己!
《永远的新娘》中饰演“新郎”的管翀正
每一次舞台上的演绎,都会让观众感受这个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度,每次舞台上对这个人物的解读,也会让我自己对人物、对英雄背后的故事有不一样的理解,从而去塑造出不一样的东西;此次保利巡演的六省十站演出,感觉每一次跳都有每一次的进步和提高;我在《永远的新娘》中饰演的“新郎”这个角色,他有着巨大的牺牲,不论是保家卫国的战斗牺牲,还是新婚家庭以及情感方面的割舍,都对我本人、对我的演绎有着巨大的感召与感悟,今天,通过我们在舞台上再现这些英雄人物,为观众们传扬这个故事,更多地知道沂蒙精神,了解英雄和红嫂们大无畏的精神与无私奉献……
《永远的新娘》中饰演“新娘”的孙金金
还是挺紧张的,因为在巡演出来前就开始排练了,只有排得好才能上台演;我们一共有四组“新娘”,所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有上台的机会,并且前面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同伴演过了,所以也会给自己不小的压力……非常荣幸地真正走进这个角色,把这个角色带到观众的心目中,其实观众是可以感受到你的力量,谢幕时候听到他们的掌声就是证明。《永远的新娘》虽是一段久远的故事,但是当我在跳这个人物、这段故事时,我并没有那种时间的隔阂,虽然我们现在跟那个时候经历不同,但是这种大义、大爱其实观众是有共鸣的。
《沂蒙情》中饰演“英嫂”的许梓煜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保利院线的巡演,这是一种团队的力量,也是我们演员对于芭蕾事业不懈追求的硕果,我想,正是身边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还有团职部门的各位老师、舞美队的默默坚守与坚持;虽然我是主要角色演员,但是我觉得能够完成整个巡演的十四场演出,那些背后付出的同事们更加重要……可能每天身体状况不一样,奔波于各站演出的路途上也都会有不适,但是可能就是这些力量的默默支持,包括徐刚大师、排练老师刘琪和余波,每天给我们提新的要求,让我们不断完善自身对专业的追求。“英嫂”有一种忘我的执着、一份大爱的奉献,我在演出的过程中也会像这个人物来靠近,尤其是上台的一时一刻,就已经把自己融入到那个角色里了。“英嫂”给我很大的感染,潜移默化地使我更成熟……
《沂蒙情》中饰演“方排长”的武思明
从最开始的《沂蒙情》到后来的舞剧扩展,芭蕾舞剧《沂蒙三章》的首演到此次保利院线巡演,在这些系列演出之中,这一次应该是《沂蒙三章》巡演最长的一次。当收到演出场次消息的时候,其实自己是有担心的,担心自己在巡演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伤病的困扰,可能会影响剧团整体演出任务,因此,每一场演出前后,都会比原来更注意热身与恢复,每每站在侧台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活动开、一定要精神集中、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更要对得起这块舞台和台下观众的期待……站在台上那一刻,就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从2017年4月28号首演《沂蒙情》到此次《沂蒙三章》巡演的最后一场,我已经跳了70场;对,70场,时光匆匆但每一场、每个细节还历历在目,从最开始采风创作的一个灵感的小火花,然后伴它慢慢壮大,再到现在舞台的绚丽呈现和全国巡演的气势如虹,而自己又是第一批参与这个作品的创作和演出,今天的我很欣慰、很自豪!总觉得自己有这样一个责任,一份演好、传承好这部作品、这种精神的使命,所以当有新的演员加入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要告诉他们这个作品、这些角色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情节,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状态和态度去演它、去刻画他,然后也会告诉自己要以身作则去带新人……今天是最后此次巡演的最后一场,但只要还有一场我觉得就不是我们该放松的时候,就像冯英团长说过:观众是第一次看你,她不会觉得你已经出来巡演一个多月了,他们看到的永远是第一场。毕竟舞台是我们大家向往的地方,我们既然向往它,那为它付出就是值得的。
演员的心声表达出舞台上的所思、所想、所悟,而舞台下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排练者们,一句句欣慰的感动、一番番恳切的鼓励,也是对演员、演出,对芭蕾艺术的一份执念的期许……
“此次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保利院线长达一个月的巡演,对于中芭演员的成长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演员们在台下、在教室的不断训练,就是希望能在舞台上有所展示,而在此次保利院线的各站密集演出中,演员们得到了难得的、充分的锻炼和展示机会,我想这些年轻的演员们越来越找到了自信,他们也乐在其中。当然,本次巡演所覆盖的地域广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旅途的劳顿,以及无法得到及时休息的弊端。而在这样的长途加演出的巡演过程中,我有针对性地在练功课上去调节演员们的激情与体能,尽可能让演员在状态和体能上有所平衡,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这次一个月的外巡演出,与演员们朝夕相处,我感到中芭这群年轻的演员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演员群体,他们是非常有前途的芭蕾舞者。”——此次随团出征的特邀资深芭蕾大师埃尔韦·帕里托
“首先要感谢这次参与《沂蒙三章》保利巡演的所有演员们,因为这一趟真的不太容易,一月间巡演的‘战线’比较长,跨越的地域非常广,演员们也克服了各种各样的条件,比如剧院的条件、各地气温的变化、还有伤病的困扰,而年轻的演员们一直坚持高质量的把这次演出任务完成,让人特别欣慰。同时,我还看见很多演员通过这次的巡演,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特别是一些主要角色演员,他们在角色刻画上面的揣摩,在双人舞上面的用心演绎,他们在每一场演出中的琢磨,不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任务,而是在舞台上用心、在角色上用情……所以很多演员是有非常显著的进步。特别让人感动的还有,多数的演员在巡演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好当前的排练演出,还在抓紧利用一切的时间,排演下半年要进行的《走进校园》以及商演的一些剧目……有的时候我们的一块舞台上就分成好几个区域,前面排着一个剧目,后面一半块又在排一个剧目,演员们也在尽量地在配合全团的演出计划,利用一切的时间、利用一切可能的有限条件,在见缝插针地完成我们后面的工作和准备。所以说,对这支年轻的队伍,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们抱有信心,在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和剧团60年团庆的各个演出重任中,完美地拿下每一个演出的任务!”——中芭排练者余波
“我觉得《沂蒙三章》这趟保利院线巡演中,每个演员都有进步,这些进步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也有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和他们对人物的把控和塑造,尤其是几个主要角色演员,包括‘桂芳’‘二妮’,也包括‘新娘’‘新郎’两组新的演员,还有一组由许梓煜和武思明饰演的‘英嫂’‘方排长’,我觉得这几组演员在舞台上都是可以看见他们的成长,看见他们在不断地用心去塑造角色。舞剧《沂蒙三章》中的一个个人物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故事,通过演员们几次在沂蒙老区的采风,红嫂的感人故事也真正打动了演员,尽管年轻的她们不曾经历那个硝烟战火的年代,但是通过采风、通过深入群众扎根生活的历练,是有所感悟、有所领悟的,他们有作为一名国家院团演员的荣誉感,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所以在舞台上展现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要反馈给观众,都在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他们都有所成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让观众能够通过我们的艺术作品,来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厚重,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启迪,我觉得就是通过这样的作品来传递。《沂蒙三章》这部作品之于观众、之于演员、之于我自己都是一次洗礼与启迪——当我在舞台上饰演《火线桥》中的妇救会主任‘桂芳’,在下达搭人桥的千钧一发之时,感受到了非常炙热的一种氛围,那是因为我一回头的时候,望着五堆女孩,20个女孩,20双眼睛望着我的时候,那一瞬间我真正还原到了‘火线桥’当时的真实情景——如果真的是要跳下水里,在炮火连天那种生死攸关的时候,其实作为一个妇女队长,一声令下,她肩负的是什么?可能是牺牲、可能是终生残疾、可能是……那一瞬间那么长时间停顿,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曾经的红嫂们、舞台上的演员们给予我的东西……十四场的巡演让每个演员都有进步,是因为我们在舞台上更深入、更真实地去探究、去呈现舞剧最真实的表达。”——中芭演员队副队长、排练者刘琪
一句句心中的感慨、一幕幕动情的感悟、一时时寄予的期望,这是曾经战火中一群平凡妇女作出的感天动地的英雄之举,这是新时代里一群青春舞者用心、用情谱写出的对英雄、对亲人的致敬诗篇。英雄的红嫂从不曾走远,是这一群用心的芭蕾使者、是这一次精心的传情之旅、是这一场场真心的精彩演绎,更有着不曾忘怀过去的广大观众,让红嫂精神留驻心间。
撰 稿 | 孙 政
撰 稿 | 裴昱萌
摄 影 | 侯松林
编 辑 | 宋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