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芭蕾之于中国是一门舶来艺术,在中央芭蕾舞团传承古典、创作民族、创新现当代的“三足鼎立”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中国芭蕾犹如一朵清丽脱俗、独树一帜的艺术之花绽放在世界的舞台。
60年来,中芭作为国家艺术院团在积极吸收优秀外来艺术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尝试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从《红色娘子军》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从《鹤魂》到《敦煌》,在创作民族芭蕾的不断探索上,中芭逐渐走出了一条民族与世界完美融合的艺术道路,透过一部又一部相继问世的中国芭蕾精品佳作,在芭蕾的舞台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的人文情怀。以《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中国芭蕾经典更是屡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使得中国芭蕾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在庆祝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系列展演的舞台上,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芭蕾作品即将陆续登上北京天桥剧场的舞台……
《红色娘子军》
12月9-10日
北京天桥剧场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红色娘子军》诞生,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史上成功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先河,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外常演不衰,也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看家保留剧目,被誉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毛泽东主席在1964年10月8日观看《红色娘子军》后对该剧评价“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始终激励着中国芭蕾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梁信编剧的同名电影集体创作改编而成,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担任作曲,马运洪担任舞美设计,梁红洲担任灯光设计;这部芭蕾舞剧在创作中,留下了许多令人记忆犹新的舞蹈段落和脍炙人口的音乐旋律,其中以黄准创作的主题歌《娘子军连歌》传唱最广、以及《万泉河水清又清》亲切自然、感人至深。
自1964年首演至今的55年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累计演出4000余场,创造了中国芭蕾史上的神话。如今,这部传承至今香远益清的红色经典在一代代中芭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下历久弥新,不断创造和续写着属于中国芭蕾的艺术佳话,《红色娘子军》也早已超越了一部舞剧的意义,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段时代记忆、一座艺术高峰,承载着人们为了追求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时也把中国的芭蕾带向了世界。《悉尼早报》曾评论道:“这些娘子军中勇敢而坚定的女性,带着她们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成就新一代芭蕾舞演员树立了更好的榜样,而这种力量远胜于福金、彼季帕,甚至玛莎·葛兰姆作品中的任何角色。”
《大红灯笼高高挂》
11月28-29日
北京天桥剧场
2001年,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张艺谋电影化的舞台视觉和故事推进手法、陈其钢赋予独特趣味动人心魄的旋律、王新鹏和王媛媛新奇紧凑的舞蹈编排,以及玲珑紧致的旗袍造型、极尽绚丽的色彩视效,京剧、皮影、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还有中芭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演绎,这一切使得《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新世纪原创芭蕾舞剧在中国乃至世界舞蹈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迅速地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
首演近20年来,剧团携《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法国巴黎夏特莱剧院、日本东京文化会馆等世界一流剧院演出,在国际芭蕾舞界引起巨大震动,欧美主流媒体好评如潮。
《鹤魂》
12月4日
北京天桥剧场
首演于2015年的《鹤魂》是中芭继经典之作《红色娘子军》之后,又一次凝聚集体精神与智慧的原创芭蕾舞剧,由冯英担任总导演,中芭青年新锐编导张镇新联袂从中芭走出的旅美华人编导马聪共同编舞,青年作曲家沈逸文担任作曲,由中芭集体创作而成。该作品以护鹤英雄徐秀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意在颂扬当下年轻一代,为实现美好人生理想,不断执着追梦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纯洁高贵品质。
芭蕾舞剧《鹤魂》通过表现英雄徐秀娟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人与鹤及大自然应和谐共生同达天人合一状态的理想追求,并以优雅的芭蕾来述说充满永恒大爱的人鹤不了情……是中芭艺术家们对美好青春与珍贵生命的崇高礼赞,更是一幅充满时代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2017年,中芭携该作品第二幕受邀参加汉堡芭蕾艺术节,《世界报》以标题为:“世界最好的芭蕾”对中芭的演出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评价称:“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以令人倾倒的艺术性,无与伦比的技术性征服了德国国家歌剧院。应该说,这场晚会所展示的芭蕾作品浓缩了一个国家的力量与优雅。谢幕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正是对此的肯定与最高褒奖。”《德国文化报》评论称:“马聪与张镇新的作品在中西方风格之间搭建了完美的桥梁......这一切所呈现出的画面是如此令人入迷,甚至汉堡那些被诺伊梅尔大师培养出的挑剔的观众也为之疯狂欢呼。”《世界青年报》评论称:“芭蕾艺术的未来属于中国”!
《敦煌》
12月16日
北京天桥剧场
首演于2017年的芭蕾舞剧《敦煌》不仅向观众们呈现了瑰丽、厚重的敦煌艺术,更聚焦“敦煌人”,以第一代敦煌研究所保护者为原型,从艺术与生活、情感与精神的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刻画了敦煌艺术与“敦煌人”的故事。诠释了“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敦煌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文明之脉和巧夺天功、心手相传的文化遗存,以及前赴后继、坚守大漠戈壁的那群可爱的“敦煌人”。舞剧由中芭优秀编导费波担任导演、编剧,与王思正、王琪共同编舞,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担任作曲,香港电影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师张叔平担任服装设计,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娄婕与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馆员付华林分别担任该舞剧的视觉指导和剧本执笔,迈克尔·西蒙和中芭优秀的青年舞台设计团队龚勋、刘钊、徐彬共同为舞剧设计了丰富的舞美、灯光、化妆造型效果。
辉煌瑰丽的敦煌艺术
以人间大美的形式凿发灵岩仞壁之上,
在历经千年的斗转星移间忽明忽灭,
有的被大漠风沙侵蚀残落,
有的在经世流年中遗珠海外,
但是一辈又一辈甘于寂寞、
心怀大爱的敦煌守护者们
也在这千年的接力中
为后人保留下了这片奇绝神秘的艺术宝库,
令这灿若星河的文明遗迹
在今天依旧能够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璀璨与厚重。
2018年9月29日,芭蕾舞剧《敦煌》成功地完成了“回家演出”的汇报,并得到了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先生、我国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教授、常书鸿先生之女常沙娜先生,以及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老师等前辈们的鼓励与肯定。改编自舞剧中的《敦煌飞天》曾受邀登上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并在多次国家重要外事活动中大放异彩,广受欢迎。
值此中芭建团60周年的喜庆时刻,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芭蕾之作将陆续呈现在团庆系列展演的舞台上,展示中国芭蕾在不断探索中创作的优秀成果,为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芭和中国芭蕾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倾情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