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彝家山寨高哟、酒香飘四方啰,远方的贵客哟、把彝山拦门酒品尝啰……远方的朋友哎、尊敬的客人哟,请喝彝家真诚的酒啊、请喝彝家祝福的酒啊……”一曲彝族的酒歌唱来了远方的贵客,一角彝家的米酒饮出情满意浓的美好祝福;在这新春佳节的守望中,在这张灯结彩的幸福里,一曲彝家酒歌迎来了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远道而来的拜访与慰问。
情系基层暖人心、德艺双馨舞新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演出指示精神,促进边疆地区和内地相互交流、学习,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2017年1月17日,中芭迎春慰问演出团队一行70余人,带着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带着艺术家们真诚的祝愿,来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为武定地区的各族人民带来了一台“2017年‘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慰问演出。
虽然隆冬气候严寒、虽有南国时节易变,但问寒送暖的使命与愿望没有让冬日的寒风与简陋的舞台阻挡中芭艺术家迈向大山,迈向各族人民心窝里的足尖舞步。演出当日,在武定县体育馆前的广场罗婺大舞台,午后阳光的照射退却了南方冬日的清冷,露天水泥的舞台却依然泛着特有的潮寒,然而,舞台下早已簇拥围坐的3000余各族兄弟姐妹,以及他们那洋溢着春天般的热情和带着期待、带着激动的眼神,却让中芭艺术家们忘却了台硬风急,顾不得天冷衣单。此次中芭为武定人民带来了一台精深俱佳的芭蕾盛宴;考虑到高雅艺术普及、更考虑到武定多民族能歌善舞的特性,剧团经过精心的筛选与编排,在整台节目中融汇了从古典到现代、从经典到原创的几乎所有芭蕾艺术形式的舞蹈精品段落,以期能够让首次观看芭蕾的观众得以全面了解芭蕾艺术的魅力。
酒歌引来远方客、酒歌唱起祝福情,在本场演出的开始,为了携手民间艺术、为了表达武定人民热情好客的特殊情意,一曲武定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歌联唱开启了芭蕾演出的序幕。彝歌彝曲的浓情以很强的代入感,将中芭艺术家带入到罗婺故里,更将现场的观众与西方芭蕾艺术拉近了距离……
在当《古典女子四人舞》舞台“精致”亮相时,那灵动的足尖、飘逸的长纱以及动若飞仙的舞步,一下子便震撼了全场;而选自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脍炙人口的《四小天鹅》选段,以及由鲁頔演绎的《天鹅之死》,更将人们脑海中的芭蕾形象,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当由邱芸庭、武思聪演绎古典芭蕾舞剧《堂·吉诃德》中经典的《婚礼双人舞》选段时,那浓艳的异域风情、那精湛的足尖舞蹈以及伴着几次高难度的托举,将舞台上下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如果说,古典芭蕾展示着西方的文化,那么选自芭蕾经典《红色娘子军》中的选段,则是展现中国芭蕾的独特情怀与魅力;由侯爽、佘兆环、郭啸天演绎的第二场选段《常青指路》,激情的投入、细腻的拿捏,勾起了人们往昔的回忆,而第四场选段《军民联欢》则更以熟悉的旋律、宏大的场面感动着全场观众的心!当然还有选自当代中国芭蕾舞剧《鹤魂》中的《男子性格舞》和《青春之舞》以及由张镇新演绎的现代舞《扬梦远行》,朝气蓬勃的气息、热情奔放的表达以及令人血脉喷张动作表达,都给人以视听新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情感触碰。
演员的动作或悠扬抒情、或优美流畅,足尖舞动层层递进,把观众一次次带入高潮;还有芭蕾大师徐刚现场解说,旁征博引珠联璧合,让舞台下观众沉浸于芭蕾的美妙与回味之中;舞姿翩翩、余音回响,当《军民联欢》尾声达到最高潮时,舞台上中芭演员在中芭副团长王勇才的带领下,走下舞台向受邀前来的40名武定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群众代表送上了节日慰问品。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要走的阿表哥,要走的阿表妹,再也不能忘记你,哪个舍得你,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一曲《留客调》的唱起,这彝腔彝调的表达,让中芭艺术家更加留恋武定的山山水水、留恋武定的父老乡亲们。精湛的芭蕾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中芭演员深深地沉醉其中,不舍离去。苗族村长龙汉成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芭蕾舞,那时候不相信立足尖能够跳舞,今天第一次真实地看到这么美的舞蹈,相信了!中芭的演出让我们大饱眼福,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来看”。有位傈僳族的观众,演后激动地说:“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家今天来了5个人,能够看芭蕾舞演出,我们感到很幸福。这样的演出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今天第一次在现场观看,很美、很好看”。此次与中芭演员同台演出的彝族演员宋继兰更是激动地说:“我所在的县艺术团一般都在县里演,今天能够与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一起同台演出,我感到真是机会难得;中芭的到来,让我们武定整个的文化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了”。
一句句真心言语、一段段舞美情深,一声声不舍酒歌、一次次挥手告别;中芭2017年“文化迎春,艺术为民”赴武定县慰问演出在感动、激动中完美落幕;演出虽然短暂,但中芭艺术家与武定各族人民就此结下情缘,期待着下一次的酒歌送福、期待着下一次的情谊再续、期待着下一次的牵手欢聚!
撰稿:孙政/摄影:侯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