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当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时,舞台上的“群鹤”摆出优美造型,大幕徐徐落下,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和欢呼声……这喝彩是再一次送给远道而来的中央芭蕾舞团的。
2018年的国庆假期,中央芭蕾舞团一行40人在艺术总监冯英团长的率领下再赴美国纽约,来到久负盛名的纽约城市中心剧院,携中国原创芭蕾舞剧《鹤魂》第二幕(精选片段)应邀参加第十五届“纽约秋季舞蹈节”。当地时间10月5日晚“舞蹈节”的第三台晚会如约上演,先后有四个国际知名舞团登场亮相,中芭的节目作为压轴呈现,赢得了全场2300名观众的热情掌声和欢呼。时隔4年,中芭再次亮相闻名遐迩的“纽约秋季舞蹈节”,让纽约观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尽情领略了中国芭蕾艺术的风采,也让更多观众对中芭和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多元的认识。
不断亮相国际高水平艺术平台,中芭立于国际舞坛
作为纽约曼哈顿历史上第一座表演艺术剧场,纽约城市中心剧院始建于1922年,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在林肯艺术中心落成启用之前,这里是纽约最为繁忙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它见证了纽约音乐、戏剧和舞蹈艺术的发展繁荣历程,同时也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芭蕾舞发展初期的“摇篮”,曾是国际知名的美国芭蕾舞剧院(ABT)、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和杰佛瑞芭蕾舞团的常驻剧院,目前是美国知名黑人舞蹈团体埃尔文·艾利舞蹈团和玛莎·格雷汉姆舞蹈团的常驻剧院。
“纽约秋季舞蹈节”(Fall For Dance Festival, NY)是在美国纽约城市中心(New York City Center)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性舞蹈节,始于2004年,旨在展现当代舞蹈发展最前沿成果,并将优秀的舞蹈作品以最低的门槛展现给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该舞蹈节借鉴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纽约市举办著名的德拉科特舞蹈节(the Delacorte Dance Festival)的演出形式,每次安排6-10台专场演出,每台由4-5个风格迥异的舞团表演,世界上许多著名舞团都参加过该舞蹈节。每年一度“秋季舞蹈节”已经成为纽约城市中心舞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纽约城市中心在国际舞蹈界身份的象征。
纽约城市中心剧院在纽约、在国际舞坛的地位毋庸置疑,能在这里亮相,参加一年一度的“秋季舞蹈节”,是很多高水平舞团和舞者所追求的。
在过去的15年当中,除中芭于2014年受邀演出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片段外,国际众多知名舞蹈团体均在“秋季舞蹈艺术节”中展示了其新锐编导的代表作品,包括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ABT)、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德累斯顿芭蕾舞团、玛莎·格雷汉姆舞蹈团、保罗·泰勒舞蹈团、梅西·坎宁汉舞蹈团等,在该艺术节上亮相的舞团累计超过200家,观众超过30万人次。人们已经习惯于期待在“纽约秋季舞蹈节”上看到新锐编导的涌现和高水平国际舞团的到访。
今年是中芭第二次参加“纽约秋季舞蹈节”,在20多个参演剧团中,仅国际知名舞团就有:美国波士顿芭蕾舞团、保罗·泰勒舞蹈团、埃尔文·艾莉舞蹈团等。与中芭同台演出的另外三个团体分别是希瑟·克里斯汀与塔伊舞蹈团(Tayeh Dance with Heather Christian),哈勒姆舞蹈剧场(Dance Theatre of Harlem)以及荷兰舞蹈剧院2团(Nederlands Dans Theater 2)。
曾多次力邀中芭来访的纽约城市中心剧院“秋季舞蹈节”艺术总监斯坦福德·牧志先生对冯英团长再次亲自带团参加“舞蹈节”深表感谢。他介绍说,在此次参演的所有舞团中,中芭的阵容最为强大,充分显示了中芭对该舞蹈节的重视。他认为,舞蹈节是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台上舞者之间可以交流学习,台下艺术总监、编导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他强调说:“艺术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舞蹈在所有艺术当中是更加具有力量的,因为演员们可以用动作来传递思想”。
其实,多年来,中芭一直不断地遵循着国际舞坛的艺术规律,“走出去”扩大与高水平舞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确立了中芭在国际舞坛的地位。
原创作品不断赢得国际主流剧院和艺术节的关注
继2014年中芭携《牡丹亭》参加“秋季舞蹈节”之后,此次又将中国原创芭蕾舞剧《鹤魂》通过“舞蹈节”展示给纽约观众和各国同行,深受好评。
首演于2015年的《鹤魂》,由中芭实力派新锐编导张镇新联袂旅美华人编导马聪共同编舞、旅美华人作曲家沈逸文担任作曲,由中芭集体创作而成。作品以护鹤英雄徐秀娟为原型,通过芭蕾这种独特的舞蹈语汇展现了人与鹤相融、鹤与人同生的情缘,颂扬了女主人公梦娟(王启敏扮演)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博爱与情怀,同时也展示了她对男主人公致远(马晓东扮演)的深深爱恋。
为追求在舞蹈中真正拟态,表现出鹤的优美灵动,该剧主创团队曾多次赴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等地仔细研究鹤的习性和形态,以求在舞台上能够呈现完美的鹤的艺术形象。
此次在“秋季舞蹈节”上亮相的舞段选自该剧第二幕,是应“舞蹈节”之邀进行改编的,这段精美舞蹈充分展示了人鹤共舞、天人合一的理念。舞台上,时而雄鹤昂然挺立,时而雌鹤温婉优美,时而小鹤活泼灵动,无时无刻不与男女主人公进行着肢体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表达着人爱护鹤、鹤依赖人的深厚感情。
从《牡丹亭》到《鹤魂》,中芭的原创作品不断亮相世界舞坛,不断积蓄力量,为中国芭蕾赢得一席之地。
中芭艺术家不畏艰难,将高水平的艺术展示给观众
熟悉“纽约秋季舞蹈节”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为了充分展示不同风格的舞蹈给纽约观众,“舞蹈节”规定每个剧团的演出剧目长度限定在15-20分钟之间,这不仅对编导是考验,对演员也是考验。为了能够让在场观众在这短短20分钟内对这一剧目形成比较完整的观感,所有演员都倾尽全力,精益求精。
与以往国际巡演一样,受到紧张的行程安排和长时间的旅途飞行的影响,演员们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他们必须努力调整时差的困扰,尽快恢复身体状况,提高身体灵活性。
由于此次演出参与团组众多,练功排练时间极为有限,自下飞机后的每一天,中芭演员们都要在下午到剧场热身恢复、练功排练。纽约阳光明媚的正午时分,却正是北京华灯尽熄的深夜。然而所有的演员面对时差的煎熬却依然积极乐观,相互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演出的短短20分钟里,中芭用《鹤魂》中最精华的片段为在场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中芭惊艳展示赢得各界好评
中芭的老朋友、亚洲文化基金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项目执行总监赛瑟利·库克女士(图左二)对此次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并向中芭艺术总监冯英及所有中芭艺术家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她认为这场演出绝对展现了中芭极高的艺术水准。赛瑟利·库克曾两次邀请中芭派编导来美进修,与剧团交流甚广,虽然早已了解中芭整体的艺术实力,但是在看到此次演出后仍然赞叹不已。
国际编舞推进协会(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Advancement in Choreography. Inc)执行总监维拉迪米尔·安吉洛先生专程从首都华盛顿赶到纽约,在演出前后都专程找到中芭艺术总监冯英团长进行交流,祝贺演出成功。演出结束后,他激动地说,看完此《鹤魂》片段后,对整部剧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有机会欣赏《鹤魂》全剧。他认为这可能是他观赏过的最为优美的芭蕾舞剧。舞台上每位演员的每个姿态都让他感到十分惊艳,演员们的动作时而轻柔美丽,时而刚强有力,极好地呈现了作品特色,让他印象深刻,也让他对中国芭蕾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他还跟冯英团长约定,在明年2月中芭亮相肯尼迪中心时再相见,并预祝《大红灯笼高高挂》演出成功。
来自中国西安的张岁寒女士表示能够在纽约看到来自祖国一流艺术团体的演出她很兴奋,而且这部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尽管是运用了西方化的创作方式,但还是能展现出中国特色,这一定会让外国观众耳目一新。
而来自纽约周边地区的玛丽琳·古特曼女士则表示中芭演员们对动作精准性的要求让她叹为观止,而且尽管她对整部舞剧的剧情不是十分了解,但是舞台上人鹤之间的互动让她感到欣喜。
当地时间10月6日晚,中芭在“舞蹈节”的第二场演出如期上演,观众仍然是那么热情,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献给了中芭的艺术家。此时此刻,所有演职人员都感到非常欣慰,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诚然,无论是什么样的舞台,无论走到哪里,中芭的艺术家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将中国芭蕾推向每一个角落,运用芭蕾舞这一独特而具有力量的肢体语言继续向每一位观众诉说我们的情怀,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芭蕾的独特性以及多元性,为世界芭蕾的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撰稿 | 姚丹、蒋山
摄影、视 频 | 张一
编辑 | 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