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与今年的阳春三月一同来临的,是中央芭蕾舞团为京城广大观众带来的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3月4日晚,中芭的新老观众齐聚天桥剧场,兴奋地等待着由古典芭蕾舞剧《仙女》第二幕和现代芭蕾《生命之歌》两个风格迥异的节目组成的这场演出开始的一刻。
当晚7时30分,芭蕾大师徐刚首先为观众简明扼要地对本场演出的两个节目以及演员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随着舞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观众仿佛跟随《仙女》的男主人公詹姆斯一同走进了茂密的丛林,油画般色彩饱满的景致,一身洁白飘逸长纱裙的仙女们轻盈地跃动,举手投足的每一个动作,都展示出精致细腻的丹麦芭蕾学派的特征。《仙女》是丹麦著名芭蕾大师奥古斯丁·布农维尔的代表作之一,问世于1836年,整部作品从叙事结构到情节设置别具匠心,加之同样优美动听、起伏变换的音乐,使其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仙女》中的人物角色有着鲜明的个性,如一心痴迷和追随出现在自己梦境中的仙女的詹姆斯,单纯善良的詹姆斯的未婚妻艾菲,凶悍老辣的女巫马奇,不食人间烟火的众仙女们,一百多年来在各国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典型的戏剧芭蕾,《仙女》不仅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古典芭蕾的功底,而且在哑剧表演上也有很高要求。中芭于1999年和2015年排演该剧时,两度邀请前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弗兰克·安德森来到中芭进行指导,弗兰克严谨细致的训练方法,让中芭艺术家掌握了丹麦芭蕾舞学派的特质和精髓。这次演出,由中芭年轻的优秀独舞演员邱芸庭和主要演员孙瑞辰担任主演,中芭年轻一代的“仙女们”凭着优秀的外形条件和柔美飘逸的舞姿,以及符合各个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的手势、动作等演技方面的精益求精,赢得了观众们由衷的掌声。
欣赏过原汁原味的浪漫主义芭蕾经典《仙女》第二幕,观众们又在下半场收获了中芭这些年轻演员带来的又一个惊喜,那就是由著名舞蹈家应萼定老师为中芭量身定做的现代作品《生命之歌》。这是一部与戏剧芭蕾截然不同的交响芭蕾作品,根据柴可夫斯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b小调第六交响曲》创作而成,而这部交响正是完成于作曲家即将走到生命终点时情感与精神的升华。摆脱了特定情节发展线索的约束和限制,有着30多年编创经验的应萼定老师在现代芭蕾《生命之歌》里展现了纵横驰骋的大手笔,精确地传达出对坎坷沉浮的人生历程发自肺腑的感慨。配合涵盖了奏鸣曲、诙谐曲和进行曲等不同曲式,快慢板交替以表现不同情感的四个乐章,应萼定老师将庄子宏大壮阔的关于天地人生的哲学思想融入柴可夫斯基的以“悲怆”为基调的这部交响乐中。令人惊叹的是,台上中芭当下最年轻的一批演员,却用感情充沛和认真投入的表演,把舞蹈编导高度抽象和浓缩在作品中的对人生的欢乐哀愁形象地予以呈现。个性张扬的单人舞、明快活泼的双人舞、整齐划一的群舞,极富感染力。既担任《生命之歌》排练者之一又是主演的刘琪和中芭优秀年轻演员闫华龙与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演员对波澜壮阔的人生一同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在中芭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张艺执棒下,与台上的舞者交相辉映,中芭交响乐团出色地演奏了《仙女》和柴可夫斯基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前者悠扬婉转,活泼生动,后者时而浅吟低诉,时而慷慨激昂。两部作品的乐团首席分别由“芭交”副首席刘晓欢和“芭交”首席王小毛担任,充分展示了乐团强大的实力。
演出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中芭冯英团长对演员们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代表中芭感谢应萼定老师和他的助手,也是他的学生杨敏健老师为排演这部作品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正如中芭冯英团长给予这部作品以及给予应萼定老师及其所有舞者满怀深情的献词“仰望星空,俯瞰大地,唯爱永存”,应萼定老师对他的这部作品倾注了深厚的内涵,他称当初决定把自己的心爱之作交给中芭 ,是因为他对中芭在国内外公认的高艺术水准的深刻了解,而今天演员们优秀的表现,让他感到十分欣慰,特别是舞台上的演员在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的截然不同中克服了跨度与障碍、找到了平衡与尺度,他们在仅仅两个月的排练时间里不断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和突破,他们的刻苦勤奋,都令他期待着未来再度与中芭合作,给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也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对中芭年轻的舞者们说:“现代芭蕾《生命之歌》通过舞者的肢体直接表达情感,以更纯粹的方式触碰人们心底最本真的东西,舞台上的‘他’与‘她’完全用肢体的律动表达着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一点不虚伪,一点不虚假,很真实,很有力量!”冯主席与演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他们在古典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题材之间自如地转换所表现出来的实力和能力表示赞赏。
从古典到现代,从浪漫唯美到激情四射,中芭的新生代演员在舞台上完美驾驭,向关注他们成长的观众交上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这场演出也是2017年春节后中芭在京的第一场演出,年轻的艺术家们在这个春风和煦的夜晚绚丽地绽放,为京城的观众朋友们送上了他们真挚的祝福!
撰稿:竹琳、孙政/摄影: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