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2019年1月24日晚7:30,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继“跨年”钟声音乐会后再度亮相国家大剧院,与著名指挥家张国勇先生首度合作,奉献了主题为“欧亚随想”的精彩音乐会,在新春佳节前夕为乐迷们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
音乐会的第一部作品是当代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大宅门写意》,这首由家喻户晓的同名电视剧原声音乐连缀扩展而成的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京剧的音乐元素,以京胡和琵琶两件旋律乐器为主导,将一个典型的京剧“过门儿”幻化为短小精炼的动机,管弦乐团以不断变化的和声效果铺陈于旋律之下,似明暗交替的底色,无论从音响效果还是内在情感上都在东西方迥异的音乐意趣间取得了高度的平衡;尤其是作品中段“武场三大件”的加入,以“急急风”的板式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在指挥家张国勇精确明晰的指示下,乐团演奏家们不仅以高度的默契完成了密集音符的快速行进,更在众多戏韵十足的装饰音和弹性速度处理上令人印象深刻。最后一句主题旋律由双簧管和长笛的依次重复后交由京胡渐弱收束,在演奏家精妙的演奏下拥有了丰沛的层次,堪称“小题大做”美感的典范。
随后,乐团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中为听众展示了一位俄罗斯音乐家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画卷。与其另一部管弦乐巨作《天方夜谭》相近,被公认为配器大师的科萨科夫在《西班牙随想曲》中为众多乐器安排了俯拾皆是的独奏乐段,从单簧管跃动感十足的“晨歌”主题到圆号温润内敛的演奏,从竖琴绚烂旖旎的音浪到小军鼓俏皮灵巧的舞蹈,“芭交”各声部演奏家们纯熟高超的演奏能力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乐团首席王小毛兼具炫目技巧和超然格调的小提琴演奏更是不逊于任何一版顶级乐团唱片中的表现。当西班牙响板点缀下的音乐在终曲处释放出如火的热情时,乐团在指挥家的带领下做出了几次“过山车”般的速度变化,仿佛将旋转飞升的弗拉明戈舞蹈用璀璨的音符还原在所有观众眼前,毫无意外地博得了满场喝彩。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诠释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权威之一,指挥家张国勇在音乐会下半场选择了肖斯塔科维奇的《f小调第一交响曲》。这部作品完成的时候我们熟悉的“老肖”只有19岁,但是所有熟悉他音乐风格的听众都能从这部作品中清晰地辨识出那些最具个人符号性的音乐语汇雏形。第一乐章由小号与巴松奏响的动机在弦乐拨奏的跟进中展开声部轮转,渐次拉伸扩充,这是年轻的肖斯塔科维奇超凡交响曲思维的体现,也是极考验乐团的段落,“芭交”在不断变化的节奏音型中保持了出色的敏捷度,无论是纤细澄澈如室内乐般的对位还是呼啸而至的激昂行进都游刃有余。谐谑意味十足的第二乐章,中提琴和大提琴声部以足够坚实的音量给予小提琴声部主题旋律极佳的支撑感,钢琴的不协和音将作品从炽热的狂欢中粗暴打断,最终归于暧昧游移的拨弦声中。第三乐章伊始,双簧管的吹奏在弦乐如雾霭一般的烘托下静谧而优雅,肖氏作品的苦涩内核在这里已经表达得十分充分,当音乐摆脱了低音提琴如镣铐一般沉重的阻滞后,小军鼓将其引领到融合了不安、抒情、狂欢等等复杂情绪的终曲乐章。指挥家张国勇出众的结构意识与乐团迅捷嬗变的演奏生发了奇妙的反应,以定音鼓独奏前后恰到好处的留白延宕为分界线,精心构建的力度对比将尾声摄人的戏剧张力推向极致,完成了这一版即使对于职业音乐家而言仍极具启示意义的演绎。
在观众的热情掌声中,“芭交”为大家加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爵士圆舞曲》,这首动听的小品将作曲家过人的旋律天赋挥洒到极致,萨克斯悠然的吹奏令听众深深沉醉,不禁随之摇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国勇指挥随后面向全场观众分享了自己与“芭交”首次合作的感受,他难掩激动地说道:“在短短四天的排练中,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演奏家们热爱音乐、乐于学习、勤于钻研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敢说这种对待艺术的态度和‘精气神’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乐团中都是最好的!我要向中央芭蕾舞团的冯英团长、乐团的前任音乐总监张艺先生和舞台上所有的音乐家们致敬!”在笔者看来,这是真正纯粹的艺术家之间惺惺相惜的共鸣,同时也是芭交在众多乐迷心中占据独特位置的原因所在。
紧随其后,张国勇与乐团再度为观众带来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选段“排山倒海,乘胜追击”,不竭的动力引领音乐走向胜利的凯旋,这既是艺术家们送给观众的新春祝愿,同时也是中央芭蕾舞团在迎来建团60周年之际面向宝贵传统的虔敬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