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如果说简化了舞美布景的“音乐会版歌剧”已经是当下古典艺术舞台上越来越常见的呈现方式,那么在以管弦乐团为主的舞台上加入舞蹈表演的“音乐会版芭蕾舞剧”则依然鲜少。10月27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的“鹤之舞,乐之魂——大型原创舞剧《鹤魂》芭蕾表演交响音乐会”就是这样一场别开生面、令人难忘的精彩演出。
芭蕾舞剧《鹤魂》是中央芭蕾舞团多年来坚持在传承基础上寻求创新、力求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探索,该剧以徐秀娟为护鹤而牺牲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将潇洒写意的肢体语汇和情真意切的曼妙旋律完美融合,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鹤情缘,自2015年首演以来在国内外收获了广泛赞誉。
此番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周末音乐会上以交响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演出,即是着重从音乐的角度呈现作品的艺术价值——要知道,以柴科夫斯基《天鹅湖》、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等为代表的世界经典舞剧,其音乐是作品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因此一部立志成为经典的舞剧作品,应该有在音乐上突破新高度的魄力与追求,担任《鹤魂》作曲的沈逸文显然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由这位曾得到《纽约时报》“清新、简洁、抒情的风格……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评价的青年作曲家担任指挥,也成为了本场音乐会的一大看点。首次登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指挥音乐会的作曲家沈逸文,与芭交艺术家的首次合作也默契十足,作曲家本人在创作音乐时的情感通过指挥棒传递到芭交艺术家们手中,也使得《鹤魂》的音乐表达更加真挚,更加打动人心。
第一幕开场“毕业典礼”乐段所承载的青春活力与欢愉无忧在芭交音乐家默契的合奏下呈现出华丽的光彩,适度的弹性节奏变化既让音乐呈现出更鲜活的状态,也将盛大的群舞景象通过音符投射在观众的眼前;第二幕的双人舞乐段,音乐的织体变得纤细而澄澈,无论是乐团首席王小毛的迷人独奏还是木管声部在高音区的剔透妆点都让作品获得了一种静谧的力量,沈逸文对于音乐结构的高度熟稔通过清晰的指示传递给演奏家们,那种悠游曼妙的状态令人陶醉。而紧随其后的“暴风雨”场景则与之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张力,从听觉上寄予了观众紧张的情绪,与舞剧情节高度契合。其他乐段诸如第一幕第二场的“戏中戏五人舞”和第二幕第一场的“幼鹤舞”也都凭借着独特别致的音乐气质与鲜活的剧中形象巧妙对应,充满想象力的配器营造出丰沛的效果,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音乐会的最大亮点来自中央芭蕾舞团派出的超豪华演出阵容:首席主演王启敏、马晓东以及优秀演员方梦颖。三位中芭优秀芭蕾舞者的加盟,在交响乐团前方布设出的一条横向舞台上,由王启敏和马晓东饰演的“梦娟”与“致远”为观众奉献了一版精彩绝伦的“爱情双人舞”,轻盈的舞姿、动情的表演、细腻的神态将万千种无法用言语道尽的细腻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优秀演员方梦颖饰演的“梦鹤(雌鹤王)”一角也集中体现了创作团队在《鹤魂》表演的“拟态”塑造上投入的巨大精力,鹤的灵动、鹤的飘逸、鹤的高洁都在举手投足间得到还原。三位舞者在“幻化三人舞”中的表演更是将意蕴着天人合一理念的希冀与光明准确地传达,伴随着芭交奏响不断攀升的音型拥有了催人泪下的力量,也将全场表演的情绪推向最高潮。
从观众热情的欢呼与掌声中不难感受到艺术家们精湛的实力和投入的情感所取得的共鸣,也可以看到这种乐、舞相融的呈现方式获得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再一次印证着《鹤魂》这部作品在全方位的考量维度中所达到的上佳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为每一次深入人心的表演提供了根本保证。在2019年这样一个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双重意义交汇的历史时刻,《鹤魂》和它所代表的理想信念,为中芭人创造新的辉煌注入了自信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