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2月23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迎来了己亥猪年新春佳节后的“首秀”,在著名指挥家张艺的执棒下携手大提琴新锐徐暄涵再度亮相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听众们奉献了一场主题为“奇幻唯美之夜”的精彩音乐会。
在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中,观众们的注意力无疑聚焦在年仅15岁的大提琴演奏家徐暄涵身上,这位屡获国内外音乐奖项、并考入德国大提琴名家Rivinius天才班的乐坛新锐一袭紫衣登台,从主题乐段开始便进入了从容自如的演奏状态,她对于老柴在这部作品中向古典主义甚至更早时期音乐思潮的回溯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拿捏,例如主题呈示中较少的揉弦使用和第一变奏持续的三连音中适度自由的速度变化,都完全符合作品的创作意图。而当音乐行进到第三变奏略带忧郁的、具有作曲家符号性的深情吟唱时,徐暄涵的弓弦之间也奉献了足够醇厚的迷人质地。乐团长笛演奏家在第六变奏中与大提琴的曼妙对话仿佛典雅的双人舞,而终曲处密集繁复音阶跑动与切分节奏也展示了“芭交”弦乐声部过硬的技术实力。在观众的热烈欢呼中,徐暄涵加演了英国作曲家埃尔加脍炙人口的《爱的致意》,充溢着甜蜜柔情的旋律同样彰显出与演奏家年龄差异极大的成熟与笃定。
音乐会下半场奏响的同样是一部国内音乐舞台鲜少上演的交响曲作品,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17岁时完成的《C大调交响曲》。这部天才音乐家学生时代的作品所洋溢的青春气息和质朴美感,在第一乐章中便尽显无疑,以一个朝气蓬勃的突强和弦引出不断上行的三组带有疑问意味的主题乐句,随之以一个轻盈俏皮的下行乐句进行解答,音乐中蕴含的能量悠然游弋于各个声部之间,在短小动机的穿插下,严谨的奏鸣曲式与自由的乐思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指挥家张艺选择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行进速度,兼顾了音乐的活力与细节。音乐会的高光时刻显然来自第二乐章,在弦乐拨弦的铺陈之下,首席双簧管接续奏出浪漫而清新的主题旋律,年轻的双簧管演奏家王旭对于乐句音头处“倚音”的精湛雕琢和尾部的自然减弱令人称赞,而随后小提琴声部如蜂蜜流淌般的齐奏更是宛如天籁,那种基于室内乐演奏般互相倾听的演奏状态和高度默契,带来了可遇不可求的梦幻意境。在其后的两个乐章中,张艺与“芭交”长达15年配合中形成的心意相通让“演奏音乐(play music)”真正回归到了“游戏”的状态,演奏家们也面带微笑地全情投入到音乐设定的情绪之中。
作为特别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的献礼,在全场观众的热情掌声中,张艺与乐团加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场中张力巨大的“常青指路”,以小提琴与大提琴首席的两段精妙独奏为代表,“芭交”音乐家们对于乐团传统积淀的虔敬致意和对于更多音乐佳作的全新探寻,值得加倍期待。
撰 稿 | 高—建
摄 影 | 王崇玮
摄 影 | 韩—军
编 辑 | 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