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12月22日晚7:30,在北京天桥剧场的舞台上,“2019《Workshop芭蕾创意工作坊》十周年精粹”在广大京城观众的热切期盼中,燃情上演;而与此同时,在与紫禁城一墙之隔的中山公园音乐堂,一场荟萃芭蕾舞剧经典选段的交响音乐会与观众如约而至,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张艺的执棒下,在音乐总监助理、乐团首席王小毛的领衔下,用曼妙动人的旋律妆点了一个梦幻而温暖的冬至夜晚,也再一次为中央芭蕾舞团团庆60周年做了一次深情的献礼。
音乐会在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奥涅金》“辉煌的波罗乃兹舞曲”中拉开序幕,高度齐整的弦乐合奏承接嘹亮壮硕的铜管开篇,将盛大的舞会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天鹅湖》的“第一幕圆舞曲”中,“芭交”圆融凝合的音色质感和舒展从容的乐句行进令人印象深刻,张艺指挥为作品选择了稳健的节奏,令作品本身饱满的音乐织体呈现出格外典雅的光彩。“第三幕双人舞”开篇乐团首席王小毛细腻而富于歌唱性的小提琴独奏和“尾奏”明快轻盈节奏之下乐团灵动俏皮的默契配合不消说都是精湛的音乐表达,而更加令人难忘的是两个乐段间加入的男、女变奏使得音乐叙事的连贯性更加完满,尤其是“女变奏”中弦乐拨奏的层次变化与旋律声部间的熨帖配合,堪称“用音乐塑造形象”的上佳例证。
法国作曲家德里布在舞剧《希尔薇娅》第一幕的“女猎神出场”乐段用持续的弦乐固定音型和雄浑孔武的圆号构建出了听觉冲击力堪比瓦格纳乐剧的磅礴效果,“芭交”的铜管声部不但以震撼人心的音量和精确稳定的音准完美勾画出这一带有神话想象力的场景,并且以微妙的力度幅度变化让音乐拥有持续不竭的动力,避免单一的强奏造成的听觉疲劳,处理极为高级。而“第三幕双人舞”中木管与小提琴醉人缠绵的对答,则让我们最熟悉的“法兰西式的浪漫”真切地浮现在耳畔。
作曲家明库斯笔下充满西班牙风情的《堂·吉诃德》不但有俯拾皆是的精妙旋律,还有顶级戏剧作品所特有的结构张力。第三幕由“双人舞、男变奏、女变奏、尾奏”构成组曲场景既契合了舞蹈技巧全方位展示的要求,又让不同乐段之间的性格对比赋予音乐全新的样貌。“双人舞”中单簧管、双簧管、长笛依次奏出动人的主题,并在弦乐如浪潮般渐次增强的应答中拥有了更加绚烂的效果;“男变奏”的舒展绵长、“女变奏”的玲珑精致以及“尾奏”的迅捷明快,都在乐团的精湛演绎下依次呈现,宛如舞剧中光芒夺目的男、女主角正在用自由的舞步欢庆终成眷属的幸福。
上半场的音乐会的最后一部作品: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牧场竞技》的“土风舞”中,乐团的音响气质随着作品时代与风格的变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以小号为代表的铜管声部在军鼓脉冲式的行进节奏下呈现出更加犀利和凝练的动机轮转,打击乐声部复杂的切分音、弦乐声部更加夸张的揉弦幅度和装饰音……在张艺指挥的精确引导和从容调度下,“芭交”艺术家们用音符编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二十世纪管弦画卷。
《胡桃夹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至臻成熟的极高境界,尤其是第二幕中风格迥异的多段短小舞曲,无论从旋律还是配器上都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在音乐会的下半场,“糖果仙子舞曲”中弦乐拨奏和钢片琴清丽敲击间构建的静谧留白、“特列帕克舞曲-俄罗斯舞”在不断加速中释放出的如火热情、“茶-中国舞”主题第二次再现时长笛与单簧管的灵动穿插……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各声部强大而均衡的技术实力以及对于舞剧音乐内在律动熟稔于心的默契,将作品的美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耳畔。《胡桃夹子》中最为隽永的“花之圆舞曲”则在指挥家张艺的精妙处理下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渐强弧线,乐团音场由纤细精致走向瑰丽辉煌,全曲收束后,余音回荡在音乐厅中的震撼感绝对是令人难忘的体验。
以《红色娘子军》的经典旋律为一场“芭交”的音乐会画上句号显然是再恰当不过了,坚定有力的“序曲”、凌厉果决的“女战士操练舞”、澎湃摄人的“过场音乐”、悦耳灵动的“快乐的女战士”……在这部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芭蕾里程碑之作中,“芭交”人自豪地挥洒着自己的才情,既展示着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年来令人尊敬的艺术积淀和光辉传统,又毫无悬念地将音乐会气氛推向最高峰。
在全场观众长时间的欢呼喝彩中,指挥家张艺与乐团再次返场加演了《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操练舞”,弦乐声部在乐曲中后段密集快速的音阶跑动中令人艳羡的齐整技巧和克尽全力的情感投入,令观众席再次掀起了爆棚的掌声,也让中山公园音乐堂内火热的氛围与室外寒冷的气温形成了“奇妙的和谐”——这是属于艺术的温暖,这是属于“芭交”的冬至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