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orkshop编导谈(三)| 鹄禾伦、孙海峰、李婉瑜:为心中的爱与梦想赋予充满新意的舞台呈现

2025/04/23


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即将于4月25至2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随着演出的临近,参与到每一个作品中的演职人员们都开启了“冲刺模式”,力求能够将作品以更加完美的状态呈现给广大观众。今天“编导谈”系列继续,让我们走进中芭演员鹄禾伦、孙海峰和中芭舞校学生李婉瑜作品的排练现场,来看看他们将利用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舞美与道具元素,为各自作品的主题带来充满个性的诠释……

《塑料海洋》

编导:鹄禾伦

音乐指导:范妮

舞美设计:李文辉

灯光设计:韩松

服装设计:和晓欣

化妆造型设计:吕俊

多媒体设计:张一

表演者:王雨菲、刘馨蔚、李偲旖、周月、温珑怡、张颖、王馨、刘宇涵

鹄禾伦

2021年进入中芭,现任群舞演员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24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2次

编创者心中的“筑”:“筑”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享受创作当下的体验,在过程中得到经验,当我们不断积累和完善,最终才能呈现出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堡垒。

本届创作目标:跳出舒适区,挑战自我、突破自我。

作品关键词:环保

灵感来源: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在网上刷到的一则短视频:一只被海洋垃圾伤害的海龟,救援人员从它的鼻孔里取出了10cm长的吸管,以及更多其他的生命都在遭受着这种伤害。罪魁祸首是无法被降解的塑料垃圾,其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我创作了这个作品,表达海洋生物对生态环境的无助,并向人们传达环保的理念:生活中的垃圾最终都会成为其他生命的天敌,节约环保、爱护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精彩看点:作品以女子群舞的形式呈现,在动作风格上模拟了海洋生物的形象,整体基调唯美温柔。同时,舞美、服装和音乐也都彰显了海洋元素的个性,漂浮在空中的巨型塑料水母、随着舞蹈动作闪烁在手部的柔软“触须”、宁静的海浪与空洞的手碟结合为美妙的自然之声……

编导特别提示:演员们的颜值非常在线,非常养眼^ω^

过程与收获:感恩剧团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沉浸式感受编创的魅力。与8位舞者一起创排两个月,由于自身的编创专业能力有限、知识储备匮乏等因素,让创作的过程很是艰辛,其中的每一刻瞬间,鞭策我、激励我的演员和在未知中摸爬滚打的自己,都是很难忘的。我也始终相信王思正老师对我们说过的那句话:“过程即结果。”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当下的问题,决策力、执行力都是作为编导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正是我的欠缺之处。在未来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为剧团增砖添瓦!

《他们的气球》

编导:孙海峰

舞美设计:王铎

灯光设计:韩松

服装设计:王琳、王雅伦

多媒体设计:张一

表演者:张栩豪、吴子禄、刘一诺、徐佳睿、徐奥飞、郝文博

孙海峰

2011年进入中芭,现任领舞演员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22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3次

编创者心中的“筑”:对于我的作品而言,“筑”更像是“用气球构筑出一个充满童真且温暖的空间。”

本届创作目标:在作品选材、时长和人数上都发生了变化,希望能够在舞台上实现这些突破。

作品关键词:童真、温暖

一句话简介:我希望作品借由一颗鲜艳的红气球传达出这样的寓意:一颗童真的心,一颗温暖的真心。

灵感来源:这个世界五彩斑斓,每天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为我的生活添上了不同的色彩。而我所看到的,或许只是他们表面展现的颜色。但我坚信,一颗真心永远都是鲜红的。作品音乐采用了丹麦学派芭蕾作品《练习曲》中的音乐,熟悉芭蕾的观众应该一下就可以听出来。这与我作品当中呈现的童真与初心的关系是有很多连接点的。

过程与收获:今年我的作品有六位演员参与其中,有之前在工作坊合作过的,也有第一次共同编创作品的。这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了解他们的过程,切实感觉到自己和他们都在不断进步和成长。虽然在过程中来来回回推翻修改过无数次,但这是一个新作品的诞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不得不抽出休息时间来排练,但每一位演员在全程都保持着极大热情和活力,每一次他们面对我的“加班”要求,回复永远都是:当然没问题。这种答复无疑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支持。每一点“酸甜苦辣”都是收获,当我保持着创作热情,乐观地投入其中,便会发现所遇到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积极的、向上的!

展望未来:我希望我可以一直保持着这种热情,不断地追求和进步,最后将自己每一年“最想说的一句话”在这个平台展现出来。

《光》

编创及表演:李婉瑜(中芭舞蹈学校二年级学生)

指导教师:王思正、刘晓勉、程新然

钢琴改编及演奏:孙小松

李婉瑜

中芭舞蹈学校二年级的学生(14岁)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25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1次

编创者心中的“筑”:“筑”是建筑,新建了一座大楼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筑”是筑梦,是我们要一直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作品关键词:追寻、照亮

一句话简介: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向往的人和事,一路寻找、一路追逐,当我们渐渐长大,才发现那束最亮的、独一无二的光其实在自己心中……

灵感来源(老师说):这个作品最初是学生们的一份假期作业,注重编创人才的培养是中芭舞校自建校以来的传统,更是为学生开设了编创课、即兴表演课等特色课程,每年开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全校师生集体观看同学们的编创汇报。这个作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不仅得到了指导老师们的肯定,更被冯英校长亲自选定作为本届Workshop的参演作品之一。在剧团编导兼学校教师王思正老师的指导和其他老师们的帮助之下,作品被打磨得更加节奏清晰、主题鲜明,完成了一次从课堂到舞台的蜕变。不久前来自德国的芭蕾大师约翰·诺伊梅尔来到剧团交流,这部作品还作为展示剧目之一,得到了大师中肯的点评,称从中看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生活的所思所想。

精彩看点(老师说):作品中一支手电筒的应用为舞台的视觉和主题的表达增色不少,不仅呼应了主题,更因为光与影和舞蹈动作的呼应,在舞台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参与工作坊的过程也让这支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在冯英校长的提议下,钢琴老师孙小松参与到作品之中,不仅带来了现场演奏,更成为编舞的一部分,让心底那道光不仅照亮了编创者自己的内心,更可以使其照亮他人!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钢琴老师、舞美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感谢团领导提供的这个宝贵的机会,每一个人心中的“光”都在照亮着我们!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春之约 ——2025 中芭春季演出季

精彩预告

4月25-27日 北京天桥剧场《第十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

5月1-5日 北京天桥剧场《红楼梦》

5月15/16日 北京天桥剧场《追梦——中芭演员年度考核》

4月26日 北京天桥剧场《走近芭蕾》

5月11日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周末音乐会》

(演出计划如有变动请以最新消息为准。)

中央芭蕾舞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西城区太平街3号 演出咨询:010-83553737